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绵”绵心意,“城”载温暖—— 十月心理健康意识月系列活动预告

发布日期:2025-10-09    作者:         点击:

一、活动背景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心理教育活动体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服务中心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面向全校开展“‘绵’绵心意,‘城’载温暖”为主题的心理主题月活动。

二、活动目的

体现我校心理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我校心理健康活动育人体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新生积极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打造心理教育特色活动,引导社区自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活动组织与举办,达到以下目的:

1、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组织优势和辅导员在心理育人中的骨干作用,营造“全员关注心理、全员参与育人”的良好氛围;依托知识竞赛检验心理委员培训成效,提升朋辈支持的专业性与主动性,持续夯实“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工作体系。

2.普及精神卫生科学理念,通过专家视频讲座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借助读书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心理成长议题,帮助学生树立“身心同健康”的科学观念,增强心理问题识别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与主动求助意识,积极预防心理困扰向心理危机发展。

3.激发学生主体性与创造力,鼓励学生围绕心理健康主题开展微视频创作,以青年视角讲述心理故事、传递关爱理念,提升媒介素养与人文关怀能力;各项活动由学生组织策划、自主实施,充分展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团队协作的综合素养,实现“以活动促成长、以参与促发展”的育人目标。

三、活动主题

“绵”绵心意,“城”载温暖——十月心理健康意识月

四、活动形式

校级读书会

校级主题班会及家长知识课堂

心理健康主题微视频比赛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校级心理知识趣味答题  

五、主承(协)办单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服务中心

六、活动对象

绵阳城市学院全体师生

七、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5年10月10日—2025年11月21日

地点:安州校区,社区会议室,博润105,一期操场

游仙校区,社区会议室,文化长廊,心理中心团辅室

  八、活动主要内容

  (一)“‘绵’读心语,共‘城’暖流”读书会

1.活动目的:为充分发挥心理中心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同一校区内两个学生社区的交流融合为试点,通过共读心理健康主题书籍,引导学生表达情绪、学习心理调适方法、建立朋辈支持网络,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心理育人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逐步向全校各校区、各社区辐射延伸,推动形成“社区有温度、校园有关怀”的心理育人氛围,全面践行“城载温暖”理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社区化与普及化。

2.活动时间:2025年10月10日—2025年11月16日

3.活动地点:活动教室

4.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校级宣传、社区宣传,并由社区心理老师将参与名单发送至张老师及杜老师处(2025.10.10-2025.10.17);(报名表:附件2)

(2)确定主题:中心老师和社区老师围绕“适应大学生活”确定特定主题(2025.10.17-2025.10.20);

(3)书目确定:由心理中心教师推荐,并由学生投票决定一本共读书目(2025.10.17-2025.10.20);

(4)准备环节:购买纸质书籍及电子书籍、打印重点章节(2025.10.20-2025.10.28);

(5)活动实施:(2025.10.29-2025.11.9)

环节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暖场

10分钟

心情接龙游戏

心理中心

共读

30分钟

领读书中一个核心章节,并进行解读

心理中心

分享

40分钟

分组讨论(20分钟)4-5组,每组6-8人

圆桌分享(20分钟)

心理中心

联结

30分钟

温暖传递:发放特制书签/明信片,写下对本校区其他社区同学的一句鼓励或祝福,随机交换。

集体承诺:齐声朗读“我愿意倾听、理解、支持身边的同学”等简短宣言。

心理中心

总结

10分钟

教师总结

心理中心

(6)活动展示:将明信片放置心理中心团辅室展示板展示,并将活动模式与优秀书目分享至社区(2025.11.10-2025.11.16)

(二)“‘绵’延心语,共‘城’成长”知识普及活动

1.活动目的:通过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育积极阳光的心态,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营造温暖、包容、和谐的校园氛围。

2.活动时间:2025年10月10日 — 2025年10月31日

3.活动内容:

(1)主题班会:10月17日心理中心下发专家录制课程视频,各社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观看,各社区于2025年10月10日-2025年10月31日以辅导员所带班为单位,提交本社区组织时间表(附件3-1)至张成秀老师处。校心理服务部将指导社区心理服务部对各社区班会进行督导检查(详见附件3-2)。各社区于2025年10月31日前将汇总后的文件以“主题班会+社区”的命名方式发送至张成秀与杜思妙老师处。

(2)家校共建:心理中心精选并制作一部专题讲座视频—《良好睡眠 健康之源》,各社区辅导员须在2025年10月10日前将该视频转发至所带班级的家长微信群及学生群,确保信息触达每一位家长与学生。

(3)家庭教育微课推送:在活动期间,社区心理老师每周向家长群推送一条心理健康小贴士(图文或短视频形式),持续强化家庭教育支持。主题可包括:

·情绪识别与回应

·成长支持与边界把握

·亲子沟通与关系建设

注意事项:所推送内容应来源于正规出版物、权威机构(如三甲医院心理科、高校心理学系、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或经心理中心审核认可,严禁转发网络谣言、伪心理学或商业化广告信息,每篇推送应注明内容来源(如“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三)“镜观心‘城’,‘绵’延光影”心理微视频比赛

1. 活动目的  

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依托“镜观心‘城’,‘绵’延光影”心理微视频比赛,鼓励学生以影像为载体,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初入绵阳城市学院的所见所感,通过创作表达内心情绪、觉察心理变化,在光影叙事中实现自我调适与成长,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的温暖瞬间与支持力量,增强归属感与安全感。以短视频形式普及心理知识,营造理解、关爱、支持的心理育人氛围,让“绵绵心意”在校园流淌,让“城载温暖”真正抵达每一位学子心间。

2. 活动时间

社区初赛:2025年10月10日-11月3日

校级复赛:2025年11月4日-11月10日
优秀作品公示:2025年11月11日-14日

优秀作品展示:2025年11月17日-21日

3. 活动流程

社区初赛环节:2025年10月10日-11月3日,各社区组织学生积极参赛,辅导员积极指导学生完成作品,根据提交作品推选不低于5部优秀作品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请将作品发送至2702954590@qq.com,邮件命名为“社区+作品名称+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

校级复赛环节:2025年11月4日-11月10日,由心理中心根据各社区推选作品,组织专家及专职教师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并在大学生心理中心官网及青春绵城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11月11日-11月14日,为期3天。

优秀作品展示环节:2025年11月17日-11月21日,将5部优秀作品推送至青春绵城及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网站进行展示

4. 参赛要求

(1)主题:“镜观心‘城’,‘绵’延光影”  

(2)剧本:围绕“心理健康”与“新生适应”,内容可聚焦大学生活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成长、校园温暖故事、心理知识科普等,体现“绵绵心意,城载温暖”的积极理念。

(3)拍摄要求:作品时长不超过5分钟,录制大小在300M以内,视频要求MP4格式。

(4)作品效果:提交的作品应声音清晰、画面流畅,并在屏幕底端配中文字幕(对白、旁白、独白、解说等均须配字幕)。

(5)海报尺寸:每部作品需拍摄一张作品封面剧照,尺寸比例为1920*1080。

(6)人员要求:演员总数不超过10人。

5.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

6.评选标准
详见附件5

附录4.  绵阳城市学院第一届心理微视频比赛报名表

(四)“‘绵’延心迹,‘城’就暖域”社区特色活动

1.活动目的:各分院(社区)心理辅导站根据专业与社区特色,举办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化社区心理教育工作开展途径、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

2.活动时间:2025年10月31日

3.活动形式

(1)博安社区:“‘艺’心‘艺’意,绘暖空间”色彩涂鸦,展示专业特色

(2)博韵社区:“‘宿’说心语,家暖如春”通过收集校园树叶,制作树叶画,结合专业特色,营造温暖社区氛围

(3)博宁社区:“‘财’赋心能,‘账’量幸福”,“财务心理帐”用财务管理办法计算心理幸福账单,展示专业特色

(4)博育社区:“‘动’感心城,跃动青春”体育健心,学教暖心,通过体育活动、心理知识普及和手工作品创作,提升学生心理能量

(五)“‘绵’绵不断,‘城’就满分”心理知识趣味答题游园会

1.活动目的:通过趣味竞答的形式,提升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促进心理健康意识的普及。同时趣味活动增强同学之间交流,营造同辈支持性高地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2.活动时间:2025年10月31日

3.活动地点:安州,一期学生活动中心前;游仙,文化长廊。

4.活动内容:

(1)第一关:“绵”知快答——线上答题

共5道单选,参与者现场扫码答题,答对3道进入下一关。

(2)第二关:“城”心辨析—情境判断

共5道判断题,参与者根据情境判断对/错,答对4道进入下一关。

(3)第三关:“暖”心锦囊——如何应对

共5道多选题,参与者就给定的心理困扰场景,选择合理的应对方式,答对2道进入下一关。

(4)第四关:“心”理中心知多少

共5道关于心理中心服务的问答。

5.活动奖励:所有题都对可获得蓝牙耳机一副,参与同学都可获得精美心理小贴纸。      九、应急方案与注意事项

(一)活动各环节负责人应均有活动流程和危机处理方案。

(二)活动前查天气,如遇恶劣天气,应对天气进行确认,如确实无法开展,就将开展时间顺延。

(三)活动召开现场执行会议,再次确认人员和区域分工。

(四)活动前1天,检查相关材料与工具。

十、附件

附件1:

“‘绵’读心语,共‘城’暖流”读书会报名表

校区

社区

姓名

性别

专业班级

联系方式

辅导员




























































































































































































































附件2-1:

“‘绵’延心语,共‘城’成长”十月主题班会时间报备表


序号

班级

时间

地点

活动负责人

联系方式

























































































































附件2-2:

“‘绵’延心语,共‘城’成长”十月主题班会考评表

班级:         填表人:        时间:         地点:

考评项目

考核内容

评分

情况

(10分)

1、心理服务部(团支部)一人点名,心理服务部(团支部)一人清点人数;

应到:   人,实到:    人,请假: 人;

全勤(10分),每缺席1人(-1分),缺席5人以上(0分);

如有辅导员亲自组织+5分




活动形式

(25分)


1、心理委员为班会主持人,组织语言是否流利;(5分)

2、班级30%的人数有参加实际表现;(15分)

3、签到表(5


活动要求

(45分)

1、活动准时开展;(5分)

2、是否有PPT,PPT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开展;(15分)

3、班级同学分享多于5人;(10分)

4、要求全体成员参与,不允许看手机;(10分)

4、活动时间:25-45分钟;(5分)


活动总结

(20分)

班会完成后,各班心理委员将班会所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整理交给所带班辅导员(PPT、纸质签到表、照片)


总计


附:评分精确到0.1                       制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

评审意见:

附件3:

“镜观心‘城’,‘绵’延光影”心理微视频比赛报名表

作品名称


所在社区


作品负责人


电话、邮箱


指导教师


单位、电话


演职人员名单(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剧务等。如获奖,证书将按此顺序

制作)

学号

姓名

社区

专业

分工情况



















































作品内容简介(300字左右)

社区推荐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4:

“镜观心‘城’,‘绵’延光影”心理微视频评分细则

评分项目

评分标准

单项评分

选题

(25分)

作品紧扣大赛主题“镜观心‘城’,‘绵’延光影”,体现“绵绵心意,城载温暖”的积极心理育人理念。(10分)

内容聚焦“心理健康”与“新生适应”,涵盖大学生活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成长、校园温暖故事或心理知识科普等方向,主题鲜明、立意积极。(15分)


内容创意与剧本质量(25分)

剧本结构完整,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叙事逻辑合理,情节生动自然。(10分)

创意新颖,视角独特,善于用镜头语言讲述真实、感人或富有启发性的校园心理故事。(10分)

对白、旁白或解说富有感染力,能够有效传递心理成长信息。(5分)


影像表现力与技术质量(20分)

画面构图美观,镜头运用得当,剪辑流畅,节奏适中,整体视觉效果良好。(8分)

声音清晰,配乐恰当,音画同步,无杂音或断续现象。(6分)

视频格式为MP4,时长不超过5分钟,文件大小在300M以内,符合技术规范。(6分)


心理表达与教育价值(20分)

能真实呈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成长过程,展现心理调适、情绪转变或人际支持的过程。(10分)

具有心理知识普及功能或正向引导作用,能启发观众思考心理健康问题,传递积极能量。(10分)


字幕与视觉呈现规范性(10分)

视频底部配有完整中文字幕,覆盖所有对白、旁白、独白和解说,字体清晰、位置合理、同步准确。(6分)

提交作品附带一张封面剧照,尺寸为1920×1080,画面精美,能代表作品核心意境。(4分)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服务中心